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68篇
  免费   1323篇
  国内免费   1261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44篇
妇产科学   45篇
基础医学   601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940篇
内科学   671篇
皮肤病学   54篇
神经病学   237篇
特种医学   304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556篇
综合类   2490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356篇
眼科学   53篇
药学   4223篇
  3篇
中国医学   1290篇
肿瘤学   92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348篇
  2021年   410篇
  2020年   358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243篇
  2017年   216篇
  2016年   254篇
  2015年   248篇
  2014年   849篇
  2013年   897篇
  2012年   1446篇
  2011年   1284篇
  2010年   942篇
  2009年   817篇
  2008年   641篇
  2007年   948篇
  2006年   774篇
  2005年   441篇
  2004年   334篇
  2003年   333篇
  2002年   267篇
  2001年   279篇
  2000年   258篇
  1999年   200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干预腹膜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检索黄芪的主要化学成分及靶点,并补充文献报道相关药理作用的成分作为潜在活性成分。以"peritoneal fibrosis"为关键词分别在OMIM、Genecards获取目前已知的与腹膜纤维化相关的疾病靶点,后取两者的交集靶点;对交集基因通过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及蛋白互作(PPI)网络并筛选核心网络。基于R软件使用Bioconductor生物信息软件对核心靶点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最终采用AutoDock软件将主要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得出其结合能力。结果 筛选出20个黄芪活性成分及文献报道有相关药理作用4个, 457药物作用靶点,与674个腹膜纤维化病靶点取交集,得到86个共同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提示黄芪拮抗腹膜纤维化主要参与了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的调节、细胞对化学的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的调节等通路; 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调控肿瘤、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靶点与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 黄芪治疗腹膜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调节多种信号通路等相关。  相似文献   
2.
BackgroundInflammation triggered by oxidative stress can cause various ailments, such as cancer, rheumatoid arthritis, asthma, diabetes etc. In the last few years, there has been a renewed interest in studying the antioxidant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on of plant constituents such as flavonoids and diarylheptanoids.AimTo evaluate the antioxidant,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and the total phenolic content of isolated compounds from Alpinia officinarum rhizomes. Furthermore, molecular docking was performed to study the binding mode of these compounds into the active site of cyclooxygenase-2 (COX-2).MethodsA. officinarum rhizomes were extracted by maceration, using methanol. This extract was further fractionated by partitioning with hexane, chloroform and ethyl acetate and these fractions on further purification resulted in isolation of five pure compounds. Characterization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1H NMR, 13C NMR and MS. They were further evaluated for antioxidant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using carrageenan-induced paw edema model in rats. Molecular docking study was performed using Glide module integrated in Schrodinger molecular modeling software.ResultsTh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s 1,7-diphenylhept-4-en-3-one (1), 5-hydroxy-1,7-diphenyl-3-heptanone (2), 3,5,7-trihydroxyflavone (Galangin, 3), 3,5,7-trihydroxy-4′-methoxyflavone (Kaempferide, 4) and 5-hydroxy-7-(4″-hydroxy-3″-methoxyphenyl)-1-phenyl-3-heptanone (5). The compound-3 and compound-5 (10 mg/kg) showed significant (p < 0.001) antioxidant and anti-inflammatory potential. Moreover, total phenolic content was detected as 72.96 mg and 51.18 mg gallic acid equivalent respectively. All the five isolates were found to be good binders with COX-2 (average docking score − 9.03).ConclusionsGalangin and 5-hydroxy-7-(4″-hydroxy-3″-methoxyphenyl)-1-phenyl-3-heptanone exhibited anti-inflammatory and in-vitro antioxidant activity which may be due to presence of phenolic content in it. The molecular docking study revealed that these compounds have affinity towards COX-2 active site which can further be explored as selective COX-2 inhibitors.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is work justify the use of A. officinarum in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disorders like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社区"5+1"糖尿病分阶段达标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山西省、江苏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选择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作为干预组(管理方式:社区"5+1"糖尿病分阶段达标管理)、对照组[管理方式: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等基本信息;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在干预前后测量生存质量。采用SAS 9.4软件进行双重差分法以及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基线时共纳入2 467名研究对象,终末时共1 924人接受了为期2年完整的随访管理。干预后,干预组、对照组患者生理健康维度(PCS)、心理健康维度(MCS)评分变化净差值分别为13.6分、29.8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PCS得分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医保类型、基线PCS得分以及所在地区,影响患者MCS得分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医保类型、基线MCS得分、是否合并高血压以及所在地区。结论 社区"5+1"糖尿病分阶段达标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5.
6.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种病因不清的致死性神经系统罕见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肌无力、肌肉萎缩及延髓麻痹,最终累及呼吸肌致呼吸衰竭而死亡。顾锡镇教授从脾肾论治,运用健脾补肾法治疗该病在延缓疾病进展与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疗效。文章总结了顾教授辨治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临床经验,并例举1个典型医案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重睑术中采用经重睑切口的上睑旋转皮瓣矫正轻、中度内眦赘皮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 2016 年 7 月—2017 年 10 月,重睑术中采用经重睑切口的上睑旋转皮瓣矫正轻、中度睑板型内眦赘皮合并单睑的 34 例患者(试验组)临床资料;以同期 38 例接受传统“Z”成形内眦开大术联合重睑术患者为对照(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及内侧赘皮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术前及术后 6 d、6 个月测量眼裂长度,计算眼裂长度改善程度;参照内眦赘皮矫正标准评价手术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并获随访 6 个月。两组内眦赘皮明显矫正。试验组内眦处无切口;对照组遗留瘢痕,其中 6 例增生明显。术后 6 d 试验组及对照组眼裂长度改善程度分别为 3.63%±0.07%、3.70%±0.05%;术后 6 个月分别为 4.64%±0.09%、4.46%±0.1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05,P=0.996;t=0.287,P=0.871)。术后 6 个月疗效评价,试验组优 20 例、良 12 例、差 2 例,优良率 94.12%;对照组优 16 例、良 16 例、差 6 例,优良率 84.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6,P=0.372)。 结论经重睑切口的上睑旋转皮瓣矫正轻、中度内眦赘皮手术操作简便、效果满意,内眦处无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10.
组胺H3受体不仅参与调节脑内组胺的释放、合成与代谢,还能调节其它多种神经递质的释放与代谢。它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诸多神经行为功能有密切关系。因此组胺H3受体拮抗剂的新药开发有望用于临床治疗精神行为紊乱型疾病如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综合征等。本文简单介绍了组胺H3受体的组织分布及功能,着重综述了各种H3受体拮抗剂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